圣地延安为红军英烈吹响集结号

浏览 3325 次  发布时间:2013/4/20 13:51:31

每一个牺牲都是永垂不朽的

    清明前夕,仙鹤岭红军苑打出了“为红军英烈吹响集结号”的横幅,把电影《集结号》带到了延安大学校园,带到了市武警支队的军营,带到了文化艺术广场市民中间。这不是一场单纯的艺术欣赏,冯小刚的贺岁片《集结号》里唱响了一个主题:每一个牺牲都是永垂不朽的。就是这句话不知沾染了多少人的眼泪,勾起了多少人对英烈的缅怀。

    市武警支队的一位战士告诉记者,《集结号》这部电影他以前在网上看过,但能在清明节和战友们一起看,感觉很不一样,尤其是结合延安红军苑发起的“为红军英烈吹响集结号”活动,心中更是感慨良多。他说:“我们是和平时代的军人,拥有令人羡慕的幸福生活,这幸福生活是来之不易的,除了加倍珍惜,我们更应该意识到自己肩上所担负的社会责任和使命。”

    市武警支队教导员夏令敏说,这次“为红军英烈吹响集结号”活动,其实是一次很好的拥军活动。作为以企业方式运作的延安仙鹤岭公墓,能把弘扬红军精神作为一项重要内容来宣传,让我们军人很受鼓舞。

为39位红军烈士立碑

    人们也许还没有忘记,2007年8月15日,《延安日报》刊登的特别报道《延长杨家湾惊现39座红军烈士墓》。39位无名烈士的红军身份尘埃落定后,仙鹤岭红军苑曾有意搬迁39位红军遗骨进红军苑安葬,但延长县相关部门考虑再三无法割舍,准备以此申报革命烈士陵园。协调搬迁无果后,仙鹤岭红军苑有关负责人曾透露,打算在红军苑内为39位无名红军烈士设计一座纪念碑。

    2008年4月2日,39位红军烈士纪念碑在仙鹤岭红军苑揭碑。市政协副主席、民建主委杜兴顺,市民政局副局长、双拥办主任高文斌,党史研究专家贺海轮,八一敬老院的老红军们,最早提供红军墓线索的程国超老人及市武警支队战士,延安大学学生等数百人共同参与了这次活动。

    最早提供39座红军墓线索并且一直关注着墓地归属的程国超老人说:“我们纪念他们,对于死去的人是一种安慰,对于活着的人是一种精神寄托,也可以提醒后世子孙铭记这一段历史,铭记那些为历史的进步献出生命的无名英雄们。”

    十几年前,程国超刚刚在杨家湾看到39座无名烈士墓时,心里很沉重。他看见39座坟茔湮没在荒草丛中,只有一个粗糙的石碑写着“英雄伤员”的字样,而且剥落得有些模糊,附近经常有人到山坡上取土,已经快挖到坟茔的脚下了,自己感到十分难过。当时,程国超是附近一所小学的校长,每逢节假日,他常常会带部分学生到那里给烈士们扫墓。老人还盘算着要把这片烈士墓园作为学生爱国主义教育的一个基地,后来因为退

休离开学校,未能实现。但这些无名烈士却从此装在他的心里了。

    “给红军苑提供线索的时候,最初我是抱着要把烈士们迁往红军苑的想法,到现在,虽然烈士的遗骨没有被搬迁到红军苑,但是红军苑为他们立了碑,这里有他们安息的一席之地,我觉得心里踏实了许多。听说延长县民政局正在为39位红军烈士申报烈士陵园,我也很高兴,希望可以早点看到烈士陵园的建成。”

那些逐渐远去的历史

    朱红色的大理石碑上没有他们的名字、籍贯和生卒年月,只刻着简单的几个字——“三十九位红军英烈纪念碑”。碑身左侧雕刻着栩栩如生的和平鸽,右侧是若隐若现的河防保卫战影雕。揭碑仪式上,当人们把39只白鸽从石碑后放飞的刹那,我们知道,就是这样一群没有留下姓名的平凡战士,承载了曾经的风雨,见证着那些逐渐远去的历史。 

    1937年7月7日,卢沟桥事变后,中国抗日战争全面爆发。中华民族面临着亡国灭种的危机,在这样一个历史转折的关头,中国共产党以拯救中华民族为己任,促成了抗日民族统一战线的形成。

    1937年8月22日,南京国民政府军事委员会发布了红军改编为国民革命军第八路军的命令。三天后,中共中央军委发布命令,将长征到达西北地区的红三方面军改编为中民革命军第八路军。改编后的八路军三个主力师(115师、120师、129师)先后从关中地区的泾阳、富平、三原等地,经韩城的芝川镇东渡黄河,挺进华北,开始直接对日作战。

    主力师开往前线作战以后,为了防止日军及国民党顽固派对陕甘宁边区的侵扰和进犯,保卫土地革命时期硕果仅存的这一块红色革命根据地,中央军委命令从改编后的八路军主力师中抽调1500人组成八路军留守兵团,驻守在陕甘宁边区周围。其中驻防在陕北地区黄河西岸黄河河防守军共六个警备团,组成两延(延长、延川)与神(木)府(谷)河防司令部绥德警备区,分别布防在黄河西岸北起府谷以南的贺家堡,南到宜川以北的圪针滩的千里防线上,组成了一道抵抗日军进攻的坚固防线。日军占领华北后,把中共中央所在地,八路军的总后方——陕甘宁边区及延安,视为眼中钉、肉中刺,欲除之而后快。1938年3月到1939年12月之间,日军先后对我河防发起了23次进攻,河防守军共进行了78次战斗,歼敌近万人,其中规模较大的战斗就有7次之多。

    有战争就会有伤亡,有牺牲,我河防守军在给予敌人重创的同时,敌人的飞机大炮等精良武器,特别是糜烂性毒气弹和毒瓦斯弹等化学武器也给我河防守军带来了许多伤亡。他们,或直接牺牲在敌人的炮火之下,或身负重伤,被送往绥德、清涧、延川地区的第一兵站医院,和位于延长地区的第二兵站医院救治,一些伤势过重的战士,因种种条件的限制不治而亡,便就地掩埋在医院附近的山坡上,永远长眠在这片英雄的黄土地上。

    39位无名烈士便是长眠在这里的河防保卫战的抗日英雄,是改编后的八路军,也是改编前的红军战士。

为红军英烈吹响集结号

    延安是红军长征的落脚点,也是很多曾经战斗在这一片红色土地上的红军战士永远想念和向往的“家”。以电影《集结号》为由头,以为39位无名红军英烈立碑为契机,仙鹤岭红军苑在发起“请老红军回家”活动之后,于今年清明之际,再一次为红军英烈吹响了“回家”的集结号。

    活动当天,就有六位红军遗骨从子长、洛川、榆林横山等地被迁入红军苑安葬。截至目前,延安红军苑已经安葬红军英烈整整100位。

    他们都是在硝烟弥漫的战争年代,为了新中国的建立而浴血奋战献身,或者建国后去世的曾经的红军战士。排列有序的大理石墓碑上写着他们的名字和迁入时间,有不少祖籍外省份的战士,背井离乡,不远万里来到这里,还有一些没有留下名字的英雄。墓碑上雕刻着他们生前随身的背包和水壶,还有镶嵌着红五星的军帽,我们仿佛看到了一张张年轻的面庞,他们也曾为人子,为人夫,为人父,有着爱他们和他们爱的亲人,有着温暖的家,如今,他们已经长眠地下数十载。

    八一敬老院的老红军们感慨道:“他们若知道祖国现在如此繁荣昌盛该是多么的欣慰啊!同这些死去的战友们相比,我们今天能活着,而且活得这么好,真是天大的幸福。”

市政协副主席、民建主委杜兴顺说:我们为先烈立碑,盛赞红军功德,告慰烈士英灵。他们的辉煌业绩,将彪炳史册、万古流芳!他们的英名将于日月同辉,与江河共存!正是因为他们的崇高和无私,才有了今天的和平环境,才有了祖国的繁荣昌盛!让我们永远记住他们,敬慕他们!

 
上一篇:延安“红军苑”举行落成典礼
下一篇:2013年3月31日延安市社会各界清明祭扫红军苑

版权所有 延安仙鹤岭公墓 © 2011-2012 
已有 人/次访问
公司地址:陕西省延安市宝塔区枣园大道追远东路

西安办事处:西安市高新区高新三路财富中心D座2406室
电话:仙鹤岭:0911-2322018 丰泽岭:0911-2822550  

陕ICP备:陕ICP备10001282号-3

园区地址:www.yaxhlgm.com  技术支持:无忧互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