浙江土葬习俗的地域差异

浏览 7308 次  发布时间:2012/3/12 15:22:44

在土葬具体葬仪上,浙江各地都会有一些区别。从总体上看,下三府与上八府之间的差别还是较大的。下面试按下三府、上八府地区来叙述一些有地域特色的差异现象。
1. 下三府地区
从丧葬的过程来看,下三府与上八府之间有较大区别。小殓是丧仪中一个重要的组成部分。指的是给死者穿衣。汉族地区小殓一般替死者穿上好几套衣服,并以纩塞耳,以面帛盖脸,以大巾蔽上项,直至足下,使尸不露,最后在尸体上盖几条被单再以布束紧。《礼记》曰:“小殓于户内,大殓于阼。”下三府地区普遍有小殓这一仪式,民国《杭县志稿》较为详细地记载小殓的过程及情形:“小殓:棺入,升于殡所,妥司量其棺之容积,先置炭屑于其底,置被焉(即戚属所赠)。吊者叩奠,亲属跪而号哭,亦以次叩奠。毕,妥司束以绞衾,乃登棺,于其隙处以纸筋、灯草包遍塞之,掩衾结绫,高与棺平,乃封仰尘。按小殓不分单双朝,倘亲丁未齐,仰尘暂不封口。”从上面描述来看,下三府的小殓仪式与全国大部分地区的小殓有所区别,呈现出与大殓合并、简化的趋势。
下三府办丧事时,一般都有铭旌,“既殓。设铭旌”。在葬后三年之内,死者家属每逢七七、百日、期年、再期、七月十五以至除服之时,都要请和尚或道士来超度。
在送重被这一仪式中,下三府因是“丝绸之府”,乡下亲友吊问多用丝帛,“亲邻哭临,以纩帛穟之,曰上襄”。此外,下三府各县普遍有接煞、回煞仪式,如归安“据批书所定日,用道士招魂,门户堂室悉布祭品、冥镪之属,设俑于亡者之寝,主人奉主以接,跪迎三次,兼焚死者遗衣,谓之神回,以有煞神,亦谓之接煞”。
在下三府的蚕乡,伴丧习俗中还有与养蚕有关的习俗。其中较为有名的有“扯蚕花挨子”和“盘蚕花”仪式。这两个仪式都在入殓前由死者亲属举行,其过程为:准备好丝绵斗子,死者亲属按亲疏长幼次序排列,每二人合力扯一张薄丝绵,当场扯大,并毕恭毕敬地盖在死者身上,依次从头盖至脚。亲属越多,丝绵盖得越厚,也就越体面,以上便是“扯蚕花挨子”之仪。接下来便是“盘蚕花”,即死者亲属们每人手持点燃的蜡烛,列队缓缓地绕着棺材兜三个圈子,不可哭出声音,口中念念有词,祈祷死者保佑他们能田蚕丰收。仪式结束后,自家人走进屋,别家人走出门,未燃尽的蜡烛要马上灭掉,并放入口袋,认为将来放在蚕房里可以保佑蚕花。
2.上八府地区
万历“绍兴府志”称:“丧大率用文公”《家礼》,惟不行小殓,不用布绞。”从上八府各地的方志中可以看出,“不行小殓,不用布绞”这一现象遍布上八府大多数县。此一地区的服丧期一律都是二十七个月。从上述两点而言,上八府的葬俗更不符合传统儒家理想的要求。事实上。上八府的葬礼中讲究排场、相互攀比现象非常突出,丧事变成了讲究饮食的大事,埋葬死人反而变得不重要。如果招待吊客不周,就会受到众人的訾议,“至于乡里有遇丧,辄举族坐食,宁薄于殡殓,而丰于饮食”。又如康熙“平阳县志”称:“每见贫室及小户有宁啬衾棺而丰于酒食者。甚至无暇哭泣,但以承宾客为事,弭訾议也。此风村落尤甚。士大夫及殷户,丧次多鼓吹。”在一些经济较发达的平原地区,丧事讲究排场的现象尤其突出,丧事仿佛成了喜事。
在浙西南的金衢处一带,在死者下葬后第二天早上,子女必须重穿孝服,送火至墓地,并连送三天,表示继承烟火,门第旺发之意,俗称送火种,“葬后三日内,每日送火于坟前,谓之送火种”。这种习俗与江西一些地区相同,如江西安义县“既葬,缚草为把,然于墓所,三夕乃止,曰送火”。就以上这些情况来看,上八府地区的土葬习俗与福建、江西的共性较多。但在上八府地区也保留有一些为全国其它地区所少见的习俗,如上八府许多地方,当棺材抬到圹时。
送丧队伍都要环绕葬所三圈,但男女方向相反。“柩至圹,男女各以麻衣兜土,哭而环走者三。
男左旋,女右旋”
在上八府某些经济落后、佛教不昌盛、并受朱熹《家礼》影响较深的地区,丧用浮屠、相互攀比酒食的现象就比较少,符合礼制的习俗要多一些。如地处浙西南衢州府的开化县及严州府。与朱熹故里徽州相邻,其丧仪相对于浙江大多数县而言,较为符合礼制。雍正《开化县志》说:“民间遇丧事,颇依文公”家礼”,不荤食,不鼓乐,丧服甚重,吊客甚齐,较为近古。”与徽州相邻的严州府属县也不甚用浮屠事,乾隆《建德县志》即称:“不甚用浮屠,皆于旬日之内举殡。”而同期浙江的绝大部分地区都盛行用浮屠,并大摆宴席等不合礼制的习俗。
 

 
上一篇:20世纪60年代前朝鲜族丧葬礼仪习俗
下一篇:文化习俗

版权所有 延安仙鹤岭公墓 © 2011-2012 
已有 人/次访问
公司地址:陕西省延安市宝塔区枣园大道追远东路

西安办事处:西安市高新区高新三路财富中心D座2406室
电话:仙鹤岭:0911-2322018 丰泽岭:0911-2822550  

陕ICP备:陕ICP备10001282号-3

园区地址:www.yaxhlgm.com  技术支持:无忧互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