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园区文化 】
园林化的现代文化陵园
――仙鹤岭生态陵园建设
陵园是以耗费土地资源为主的特殊的第三产业。而保证地球生态 ,共建绿色陵园 ,创建现代公墓建设绿色工程 ,是把经济建设和文化建设有机结合 ,使经济效益、社会效益、生态效益实现协调统一 ,是现代公墓建设的必由之路 ,也是陵园一个新的经济增长点和文化创新领域,这对于实现可持续发展与节约型、和谐社会的建设有着深远的历史意义和现实意义。
早在1999年 ,民政部就对公墓建设提出了新的要求 ,即实现公墓建设的园林化、艺术化和立体化 ,逐步把公墓建成人文景观的目标。而延安市的公墓事业迟迟没有发展起来,直至2002年仙鹤岭公墓的建成才填补了延安市公墓的空白。随着我市物质文明和精神文明建设的不断深入发展,进入公墓安葬逐渐被人们认识和接受,得到社会的普遍认可。近几年来,仙鹤岭公墓在学习借鉴国内外先进墓园管理建设经验的同时,结合陕北民俗地域文化特点,依托黄土文化背景提出“以人为本、文化为根、客户为上、服务为先”的建设思路,获得了较高的社会美誉度和知名度。
众所周知,土地资源是公墓行业的命脉,保护人类生存空间,生态环境,并且合理利用有限的土地资源已成为世界普遍关注的课题。所以今天的公墓建设和发展,必须拓展公墓外延功能,提高使用价值,整合社会各种资源,开发公墓的附加值。一方面满足人们圆满人生的归属,“慎终追远”的情感需求;另一方面从保护自然、节省资源、造福后代的角度,来营造一个环境幽雅、风格独特、功能齐全、品味卓然的人文理念的文化艺术公园。所以,在现代陵园文化建设中仙鹤岭以“以人为本、文化为根、客户为上、服务为先”为建设思路提出了公墓应具备 “五大功能”埋葬管理功能、祭祀功能、生态功能、教育功能、休闲旅游功能,实现“五化建设”:环境园林化、墓式多样式、设计艺术化、管理现代化、服务人性化的目标,最终建设成一个集公益墓地、活动园地、教育基地、旅游胜地、纪念场地、艺术天地于一体现代文化陵园—“仙鹤岭人文纪念公园”。
建设生态陵园中,只有对其功能有全面、正确的把握,才能发挥各项功能,最大限度满足现代社会人们丧葬的需要。而一个内涵丰富、功能齐全的现代文化陵园,应该具备以下功能,才能构成一个完备的体系。
埋葬管理功能
埋葬并且经营管理,这是公墓最基本的功能,其它功能都是由此而衍生出来的。所以公墓的择地选址,既要符合城市的长远规划,又要尊重当地群众的传统民俗文化,从永久性、便利性、丰富性、象征性、葬式多样性出发,为死者提供安息之地,并且要经营管理好公墓。
祭祀功能
公墓是后人进行祭典活动的场所,这在本质上是一种精神文化活动。“公墓是活人与死人对话的地方”,是活着的人慎终追远、缅怀追思、悼念逝者的纪念场地。重视公墓的这一功能的发挥,就要充分考虑活人进行缅怀活动的需要,从空间规模和精神需求两方面考虑。
生态功能
人类作为大自然中的成员,对于大自然有着本能的眷恋和热爱。人来之于大自然,又回归到大自然。公墓建立的一个出发点就是改变散埋乱葬现象,改变“青山白色化”、“田野白色化”状况。因此现代公墓要为改善人类的生存环境,特别是城市环境起到补充作用,与城市的生态环境相结合,从区域环境生态的高度来建设绿色生态公墓,成为生态圈中和谐的一环。要对原有的林木改造和保护,对荒山荒地绿化,对植物种群结构和林木种类结构合理配置和改选,形成良好的生态环境的作用。
教育功能
每个人的一生都是一部书,名人、英雄、普通人,都有教育启示后人的作用和意义。人们缅怀、纪念的过程,就是一种心灵情感交流,受感染受教育的过程。寻根问祖,感悟人生,不仅是逝者的天堂,更是生者的课堂,尤其是到“红军苑”纪念为国家解放、人类和平捐躯的先烈,更是使后人接受传统爱国主义教育的基地。现代公墓,应该是一本浓缩人生的有形教科书,是凝聚人文精神的场所,也是道德教育潜移默化的特殊环境。从这个意义上讲,公墓工作者,也是教育工作者。
休闲旅游功能
过去传统的一种观念认为,陵园是庄重、清静、肃穆的地方,给人以阴森、恐怖、悲凉的感觉。显然这种观念早已过时、落后。公墓面积一般都比较广阔,经过绿化、美化以及人文景观的建设、文化内涵的注入,完全可以发挥为人们提供旅游、休闲的作用。
生态陵园是当代城市陵园建设的发展趋势,它以保持生态平衡、美化城市环境为指导思想,主张充分利用空间资源,让各种各样的生物有机组合成一个和谐、有序而稳定的人工群落。而在生态陵园的建设中“环境园林化”尤为重要,以下是结合仙鹤岭公墓的实际,浅谈“环境园林化”建设的几点做法。
公墓整体环境要实现园林化
任何形式的公墓,都存在消耗土地资源的问题,这是一个“二难悖论”的棘手问题。而只有主动保护环境,改变环境,形成以绿色为主,由公墓到公园,再到人文纪念园的建设模式。而园林化的主体是植物,以植物造园为主,只有把公墓建成一座郁郁葱葱、生机勃勃的园林景观,变腐朽为神奇,一园多用,充分发挥利用土地资源,并最大化的开发其价值,公墓才能走上可持续发展的道路。
仙鹤岭公墓选择和利用的恰恰是退耕的荒山荒坡。从建园之初始,一直按环境园林化的要求规划布局,绿化美化墓区及周边环境,初步建成了一个三季有花、四季常青,亭台楼阁、喷泉流水、鸟语花香、人与自然融为一体,和谐共处的生态园林,逐步实现了“环境园林化”。仙鹤岭从建设初期就力求将陵园打造成陕北的“植物园”。几年来,先后从宁夏、甘肃、河南等地引进60多种树种进行栽植,因为冬季天寒地冻、夏季干旱少雨,导致树木易生病虫害,死亡率较高,但也有移栽试种成功的,如:银杏、云杉、雪松、樟子松、紫叶李、榆叶梅、日本樱花、英桐、贴梗海棠等。
在陵园规划设计中突出“环境园林化”特色
大规划:指大的区域划分:前区(功能设施)、中区(过渡区域、露天休息)、后区(墓区);小规划:就是每个园区的具体规划,纪念园区靠近前区及中主干道两旁,注重每个园区的特色及墓前小环境规划。提出个性化绿化思路,按逝者生前喜好特点,由家属提出要求,绿化部负责实施,如:逝者生前喜欢牡丹,就可以在他的墓前种植一棵牡丹等形式或者可以租摆鲜花、盆花等。
人文景观与自然景观相结合
在建园过程中,首先要尊重自然,尽量保持原生态,不要盲目改造,更不可肆意破坏、毁损。但是,仅有自然景观的陵园,缺少陵园的灵魂――文化。所以,必须增添人文景观,营造文化氛围,传承文化精神。仙鹤岭营造了多处人文景点:1、辟邪护卫;2、阙式大门;3、三星高照;4、龙池瀑布;5、纯石牌楼;6、百年牡丹;7、峥嵘岁月(红军苑);8、二十四孝图等。这些人文景观是为了弥补自然景观的不足,使自然景观锦上添花。
节约土地
公墓业存在和发展的最高目的,就是在尽可能节约土地资源的前提下,为人的最后归宿提供圆满完善的服务。陕北黄土高原山高坡陡,仙鹤岭就因势利导利用这种特殊地貌,将前一排墓顶部的棱畔作为下排墓主立碑的“院子”,形成窑洞式的阶梯排列,墓碑两侧分别种树绿化,大量节约了土地。同时,仙鹤岭采用了多种葬式结合,形成立体化的公墓格局。把以墓葬为主的葬式,转向环保节地的壁葬、树葬、草坪葬、花坛葬等葬式满足人们多样化的需求。
21世纪社会发展的主题是可持续发展,既要满足当代人的需要,又不能对后代人满足其需要的能力构成危害。能否步入良性循环的可持续发展道路,关系到公墓发展的生死存亡,这是公墓发展首先要认真思考的问题,为一切的出发点。生态陵园是公墓走可持续发展道路的具体模式和发展方向。其中核心问题是保护生态环境,节约土地,拓展功能,一园多用。
版权所有 延安仙鹤岭公墓 © 2011-2012 西安办事处:西安市高新区高新三路财富中心D座2406室 陕ICP备:陕ICP备10001282号-3 园区地址:www.yaxhlgm.com 技术支持:无忧互联 |